我国现阶段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节水灌溉是充分有效地利用灌溉水和自然降水,根本目的是通过采用水利、农业、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从水源通过输水、配水、灌水直至作物耗水过程中的损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耗水量的作物产量和产值。广义的节水灌溉内涵包含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节水以及农业节水增产技术措施五个方面。
鉴于我国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关部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据统计,到1992年,我国防渗衬砌渠道总长达55万km,占全部渠道总长的18%;铺设的低压输水管道总长度达2.6亿m;喷灌面积达1223万亩;微灌面积52万亩。按现阶段节水灌溉标准计算,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2亿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最近由水利部组织,农田灌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中国灌溉农业节水规划》,为适应节水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到20世纪末节水灌溉工程面积需达到2.8亿亩,到2010年达到4.5亿亩,到2020年全部灌溉面积都应达到现阶段节水灌溉工程的标准,可见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当前我国各地发展节水灌溉正在掀起高潮,吸取以往推广节水灌溉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选择何种节水灌溉技术应预先作好充分论证
目前可供选择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种,但都有一定的适宜范围,必须因地制宜,作好调查研究,进行充分论证和多方案比较,特别要考虑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延长30年不变的国情,选择最适合本地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如经济实力强、灌溉水源特缺的地区宜发展喷灌或微灌;如经济实力弱,则可考虑采取简易的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即平整土地、划小畦块、细流沟灌和隔沟沟灌、坐水点种等,或采用节水灌溉制度;如灌溉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等产值高的作物,可考虑采用喷灌或微灌;如灌溉大田作物宜选择渠道防渗或低压管道输水;如连片种植、又实行规模经营管理的,可考虑采用喷灌;如高扬程灌区节水即节能,宜选择喷灌或微灌等等。切忌主观盲目,互相攀比,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考虑本身条件,一味追求高新技术,造成不良后果。当前,各地在建设节水灌溉工程中已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不按科学和经济规律办事,行政干预较多,不根据需要和可能,不充分征求农民意见,沿国道成线、成片修建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搞“花架子”,在节水灌溉工程区内的高产地上修柏油路、路上搭建葡萄架,发展所谓旅游农业;有的节水灌溉工程本已修建有高标准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又在上面重复修建喷灌工程,上级参观时开喷灌,作物需灌水时再改用管灌等等。为解决好因地制宜的问题,建议从县级开始,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节水灌溉区划与规划,并由县人大通过,以指导各地节水灌溉的发展,尽量减少人为干预,避免盲目性。
二、严格掌握节水灌溉的标准
尽管目前适合我国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种,但节水节到什么程度才算节水,效益高到什么程度才算高效,用哪些标准来衡量,以往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过去修建的节水灌溉工程,质量好坏相差很远。有不少所谓节水工程,片面追求降低投资,工程很简陋。
如有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地埋管道每亩只有1~2m,有的连1m都没有,全部是地面移动软管;有的喷灌工程喷头和支管布置间距偏大,形成漏喷;有的滴灌工程每条移动毛管控制2亩地等等,尽管工程投资低,但节水效果不明显;有的只在输水部分采取某种单项措施,而田间却是大水漫灌,种植粗放,虽然减少了输水损失,但增产效益很低。如果不能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方法反映节水灌溉的标准,不但会给宏观决策带来困难,而且会直接影响到节水灌溉的投入与产出和已建节水灌溉工程的巩固。最近水利部颁布的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从用水指标、工程指标和效益指标三个方面建立了节水灌溉的指标体系,今后修建节水灌溉工程必须严格按照该标准实施,以确保工程质量。为了确保拟建或改建的节水灌溉工程质量,建议水利部门建立全国性的节水灌溉技术培训推广网络,对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三、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应与农业节水增产技术紧密结合
过去发展节水灌溉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单项工程技术,而没有注意将农业增产技术措施予以配套,虽然节水但产出效益并不高。当前农业节水增产技术一般包括:水肥耦合技术、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适雨种植的作物合理布局、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秸秆或地膜覆盖技术、采用化学药剂的抑制作物蒸腾、抗旱、吸水、保水技术以及耐旱品种的选育技术等。今后应特别强调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与农业增产技术组装配套,发挥综合的节水增产效益。为此建议在建设规模较大的节水灌溉工程时,应有农业部门参与论证和实施。
四、认真选择优质的节水灌溉设备
在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历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教训是由于采用的节水灌溉设备不过关,造成不少已建节水灌溉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甚至报废。因此,必须把选择优质的节水灌溉设备作为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的一件大事来抓。当前我国各地生产节水灌溉设备的厂家很多,良莠不齐,产品质量相差很远,一旦选用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各地在选购节水灌溉设备时,一定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选用经过国家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产品。水利部目前建有两个通过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认证的节水灌溉设备质量检测中心,承担各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也可为购买节水灌溉设备的用户提供产品质量鉴定和咨询服务。为了确保我国新建和改造的节水灌溉工程能采用优质的产品设备,建议有关部门以这两个检测中心为依托,组织对全国生产节水灌溉设备的企业的产品进行抽检,对合格产品发给推荐证书,并从投资或贷款渠道制定政策,促进各地采用优质的节水灌溉设备。
五、制定有利于发展节水灌溉的投入政策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制定促进节水的政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是非常英明的。国外发展节水灌溉的经验也表明,当前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效率,包括新的和改进的灌溉技术、农民和水利工作人员对灌溉较好的管理以及灌溉制度的改进。但是,这些措施只有在有关的经济政策、法律、规定都鼓励节水的时候才能实现。目前,要促进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首先要研究制定好投入政策。节水灌溉带来的直接效益是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减少水费负担,这部分效益是地方和当地农民可以直接获得的;而另一方面的效益是农业节水可以支援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维护生态平衡,这主要是社会效益,对整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发展节水灌溉的投入政策,要体现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根据实践,采用“三三”制比较合理可行,即国家投入1/3、地方投入1/3、农民自筹1/3。并要多渠道积累发展节水灌溉的资金,如基建及房地产开发占用耕地要对破坏的节水灌溉设施进行补偿,对于工业及城市用水大户要征收水资源费,投入发展节水灌溉。
六、理顺水价,用经济手段抑制农业用水的浪费
我国一方面水资源紧缺,而另一方面农田灌溉用水浪费很严重;一方面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引进国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而另一方面却推广缓慢、步履艰难。究其原因,我国现行农田灌溉水价太低。不按水的实际成本、不按水在农作物增产要素中所起的作用核定水价则是主要原因之一。当前我国农田灌溉水的水价不到水成本的1/3。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宁夏自流灌区每立方米水的成本已达0.0197元,而现行水价仅占成本的30%,提水灌区成本为0.263-0.334元,而水价只占21.4%-14.3%。1997年宁夏自流灌区水管单位供水收入5893万元,而支出高达11837万元,如果足额提取折旧,亏损额达5900多万元;河南省1996年全省大中型灌区引水57.8亿m3,供水成本7.25亿元,实际收取水费0.94亿元,仅占成本的13%。由于水价太低,导致农民不爱惜水、不舍得在购买节水灌溉设备上花钱;由于水价太低,灌溉管理单位收取的水费入不敷出,反而鼓励农民多用水;由于水价太低,节水灌溉工程难以维修更新,老化失修、带病运行情况多,节水效益日趋下降等等。水价不按经济发展规律核定,必然导致节水灌溉走向恶性循环。据水利部门对宁夏引黄灌区调查,水对农业的作用最大,而农民用水的支出却最少。在水、种、肥农业生产投入三要素中,种子投入占27%,肥料投人占34%,农业税及其他投入占21%,而用水投入只占7%~9%。据对14个农户调查,水费支出仅占亩均纯收入的2.1%。国外也有不少国家为促进农业发展采取低水价同时补贴农业的办法,但我国目前尚不具备这种经济实力,农民的环保素质也达不到要求。因此,必须理顺水价,按供水成本和水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核定水价、用经济手段抑制农业用水的浪费,如采取限额供水,超标罚款,根据节水率大小给予管理部门补助等。为不因水价的提高,大幅度增加农民的负担,应通过产业化和有关政策降低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的价格,减轻农业税及各种收费。
七、促进我国节水灌溉材料设备的产业化
当前,我国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小而分散,多以生产单项产品为主,相当部分企业缺乏自身发展能力,长期依赖国家投入,技术改造困难,生产条件落后,难以接受新技术,不但产品陈旧,而且也致使我国许多节水灌溉新成果难以转化进入市场。加上设备分散零乱,配套性差,农民不易掌握,服务体系又不健全,因此抑制了农民购置新设备的积极性。一方面我国节水灌溉技术还比较落后,亟待发展;而另一方面我国的产业支撑体系和管理服务保障体系又很不相适应,这已成为当前阻碍我国节水灌溉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必须改变现有这种以小生产方式发展节水灌溉的模式,而采用工业化的方式即实行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将节水灌溉设备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纳入产业化的轨道,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促进我国节水灌溉设备上档次、上规模、增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尽快启动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计划。当前我国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的时机已成熟。一是全国各地正在掀起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的高潮,,需要大量优质的节水灌溉设备,有广阔的市场。二是我国现有一批技术与生产设备雄厚的国有企业正处于转轨阶段,有条件通过花费不大的技术改造,转而生产供应这些企业过去看不上眼的节水灌溉设备。三是通过多年的研究工作,我国已有一批从事节水灌溉技术、设备研究的科技队伍,可以胜任产业化的技术工作。四是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节水灌溉设备的最大市场,只有通过实施我国节水灌溉设备的产业化生产,才能与国外大公司抗衡,保证国产设备占主导地位。实施我国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可采取的步骤:一是由国务院组织科技、水利、农业以及机械、冶金、轻工、化工等部门成立协调小组,由科技部牵头,制定我国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其产业化计划的目标可定为每年生产供应可发展2000万亩节水灌溉工程所需的材料与设备。二是由协调小组组织我国有关科研、教学、生产单位拟定我国节水灌溉材料设备产业化的实施方案,包括产品的类别、技术性能指标、所需数量等。三是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选择生产企业,国家安排一定的启动资金和低息贷款对中标企业进行扶持。优先选择技术和设备先进,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而需要转轨的国有企业。四是对我国现有的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进行筛选、重组和技术改造,形成若干个由龙头企业组成的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集团。五是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结合,联合攻关,使我国节水灌溉材料设备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工艺操作的规范化、技术产品的标准化。六是建立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保障体系,包括规划设计、材料设备及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储存流通的全程服务保障体系。七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技术素质,确保节水灌溉先进技术应用后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八、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当前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已呈现出明显的后劲不足。因此,要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科学研究,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对我国比较落后的提高水利用效率的综合技术研究,以便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近期内可考虑开展以下研究。
(1)节水灌溉发展宏观决策研究:包括不同类型区节水灌溉发展的途径、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经济政策等。
(2)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包括农业水资源对农业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研究、农业水资源联合利用调控研究、灌溉回归水转化机理和重复利用技术研究。
(3)以提高水的利用率为目标的灌区技术改造研究:包括不同类型灌区技术改造标准与评价方法研究、节水潜力和改造模式研究、改善灌区运行管理研究。
(4)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研究:包括低投入、低能耗、高效益的喷灌、微灌设备研究,田间地面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大型灌溉工程施工机械和施工技术研究。
(5)灌溉用水管理现代化研究:包括灌溉水量适时调控理论及计算机管理技术研究,灌区用水管理数据库系统与动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灌溉自动化管理设备研究。
(6)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高效节水栽培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包括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研究,作物水分胁迫的监测与灌溉预报研究,水肥交互作用机理研究,间作套种条件下作物的耗水规律研究,水分供给状况对农产品品质影响研究。
(7)节水灌溉对区域水环境影响的研究包括:节水灌溉对区域水资源循环体系影响研究,综合节水措施对大田作物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劣质水灌溉对农田环境影响研究。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