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 地面灌溉节水技术

通过时雨塑胶

地面灌溉节水技术

一、概述

1、地面灌溉节水技术的发展

地面灌溉就是利用各种地面灌水方法将灌溉水通过田间渠或管道输入田间,水流在田面上呈持续薄水层或细小水流沿田面流动,主要借重力作用兼毛细管作用下渗湿润土壤的灌溉技术。

地面灌溉是最古老的田间灌水技术,也是目前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目前,全世界用地面灌水方法灌溉的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90%以上。由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实力不足,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仍需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我国现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这类方法。

传统地面灌水方法能充分满足作物的需水需求;技术要求不高,容易掌握运用且管理简便;设备投资省,运行费用低;适用于质地较密实的土壤,在砂性土壤上会产生大量深层渗漏损失;容易发生超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渍害和盐碱化,或沿田面发生跑水现象,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对土地平整要求较高,地形复杂的地区平整土地的投资相对较大。因此,地面灌水方法比喷灌和滴灌更要注意改善和提高其灌水技术,以达到节水、省工、稳产、高产和低成本的目的。

目前,地面灌溉在灌水技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粗放,沟、畦规格不合理,田间水的浪费十分严重。据河南省调查,豫东平原井灌区的畦田,平均田间水利用率只有0.7左右,畦长小于50m的只占9.1%,畦长超过100m的占45%,平均为100m,畦宽小于4m的只占14%,畦宽大于6m的占34%。西北地区不少地区则仍沿用大畦大水漫灌的旧习,水的浪费更为严重。

改进传统的沟、畦灌水技术,提高田间水利用率和灌水均匀度,减小灌水定额是一项投资小、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农业节水增产措施。多年来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探求沟、畦灌水技术要素在不同土质、不同田面坡度条件下的合理组合,并在试验研究和生产性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指导生产的灌水技术要素,推广了小畦灌溉、长畦短灌、细流沟灌、膜上灌溉、波涌灌溉等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

2、地面灌溉节水技术的优缺点

地面灌溉节水技术是在传统的地面灌溉方法的基础上,经过改进而形成的比较先进的灌水技术,与传统的地面灌溉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节水。地面灌溉节水技术,通过改善灌水要素,田间灌溉用水量大大降低。以畦灌为例,大量试验资料表明,畦长越长,畦田水流的入渗时间越长,深层渗漏损失越大,因而灌水量也越大。所以,通过缩短畦长,就可以达到减少灌水量的目的。

(2)灌水质量高。据测试,畦灌的畦长在30~50m时,灌水均匀度可达80%以上;畦长大于100m时,灌水均匀度则低于80%。

(3)增产。由于地面灌溉节水技术比传统的地面灌溉灌水质量高,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有利于作物生长,促进作物增产。据新疆有关单位试验,在同样条件下,棉花采用膜上灌技术比常规沟灌单产皮棉增产5.12%。

(4)改善作物生态环境。地面灌溉节水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改善了田间土壤水、肥、气、热等土壤肥力状况,可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但是,地面灌溉节水技术与传统地面灌溉相比较,存在投资相对较高、技术较复杂等不足;与喷灌、滴灌等灌水方法相比较,虽然投资少、节约能源、管理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但是节水、增产、灌水质量等方面明显不如喷灌、滴灌等。